
一個杯子六百塊?!一雙襪子一千二?告訴你為什麼大家能接受這樣的價格!(預設開放迴響,先迴響之後才有答題拿贈書資格哦!)
【文章由商周出版編輯提供】
那天,薪水不高的小編想說要買個禮物送朋友家那位可愛小公主當生日禮物,她是一個長髮上總愛別著蝴蝶結的漂亮小孩,最愛的是粉粉色和Hello Kitty。所以目標很明確,我就挑有那隻貓的東西送她,準沒錯吧!
問了Kittty專賣店,一路神清氣爽地走過去,馬上被眼前的一片粉紅搞得人也粉紅了起來。Kitty筆、Kitty信紙、Kitty拖鞋、Kitty毛巾、Kitty包包、Kitty垃圾桶……沒定性的人一定會慌,除了看到東西慌,看到價錢也會讓人發慌。真的,沒蓋你,一枝明明書店賣二十五元的原子筆,多了一隻粉紅色的貓,馬上漲成一百二,那雙看來穿了會滑倒的拖鞋,竟然要八百五,然後,然後,最讓我不能接受的是,明明長得像敬老節會發的禮物的小鋼杯,竟然要六百元!!
我有被貓踢到想罵人的感覺,但一想起那個可愛的小臉,我還是狠下心,掏出錢包,買了……Kitty筆、Kitty信紙、Kitty毛巾、Kitty牙刷。
接著,發現另一家精品店買起號稱日本原裝進口的褲襪,強調瘦腿、塑腿、防靜脈曲張等功效,但是看了看不就是黑色的褲襪,真有這麼神奇?翻過來看到價錢,一千二,我又有想罵人的衝動,但是隔壁看來剛下班的小妹,毫不猶豫抓了兩雙結帳去。我,是我太小家子氣?是我落伍了?是我不經世事嗎?怎麼大家對昂貴東西的接受度這麼高了?
但是仔細想想,
貴跟品質似乎並不是正相關,那相關的是什麼?
是設計、是品牌、是服務、是認同、是新奇、是奢華!
Hello Kitty貴,貴在那隻貓的品牌,它的設計,以及消費者對它的認同。
黑色褲襪貴,貴在是新奇,貴在它營造的奢華感,貴在日本這塊招牌。
這樣的消費和思考模式,說實話已經完全打破以前的經濟模式,說什麼東西愈便宜愈有競爭力,說什麼要以規模取勝之類的。現在要勝出,關鍵很明顯,是看東西特不特別、美不美、炫不炫,跟便宜或大量生產一點關係都沒有。
想想,也對,不然LV包包一個五六萬,不見得比夜市包包耐用耐磨,但是照樣有人買;Apple電腦不一定比較耐用,但是還是被奉為品牌之首。一頓飯明明六十元可以解決,大飯店一餐一千元還是照樣有人排隊等待。這些人為的是什麼?還不就是想得到品牌的優勢,想感受服務的奢華和尊貴。
以上這些現象,如果想找到一個名詞來統稱,就可以叫「美學經濟」。透過美感的加值,讓東西即使變貴,即使站在經濟學上所謂的劣勢,還是能讓消費者掏口袋付錢。「美學經濟」就是,把東西做得美美的,賣兩倍價錢。
唉~~重點是,身為消費者的我們真的還心甘情願乖乖地付錢。
好吧,那這個現象我們就不得不注意和研究了吧!
一研究才發現,現在除了東西愈來愈美,而且美的愈來愈貴,連各個觀光景點都開滿美麗民宿或咖啡廳,而且每逢假日必定塞爆;沙灘上的美女也不再穿連身泳衣,改換比基尼;街頭開滿了特色服飾店、藝品店、玩具店;流行整容美容、SPA芳療、健身、線上遊戲……在在都讓人看到美學商機生活化、普遍化、通俗化的趨勢。
所以,你說,美學經濟是不是真的愈來愈重要,你真的不懂都不行,那不是藝術家或大老闆的事,是連我們市井小民都被深深牽引的事。所以,小編很認真地找了本書來研究,也希望能和大家分享討論。
話說回來,那位頭髮長長又帶著可愛笑容的小妹妹,算不算也是美學經濟的一種,不然怎麼會讓阿姨們也乖乖地掏出錢,就為了討她歡心呢!看來美學經濟這件事,作爸媽的也要好好關心一下才是!